2020年9月19日下午3时至6时,由best365官方中文网页版登录与best365官方中文网页版登录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康德道德哲学与未来社会(Kant’s Moral Philosophy and Future Society)”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形式顺利举行。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的Sorin Baiasu教授、牛津大学的Mackenzie Graham博士、牛津大学的Roxana Baiasu讲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管成鹰博士、牛津大学的Amna Whiston讲师、best365官网曲红梅教授分别就会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由best365官网外籍教师Nicholas Rimell主持。
Sorin Baiasu教授以“Information Disorder: A Kantian Moral Perspective”为题,从对信息失序(information disorder)所包含的三种类型(dis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malinformation)的定义和示例出发,解读信息失序中存在的实在的和潜在的欺骗,并导致伤害(harm)以及潜在的伤害。该报告揭示了一种康德道德理论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扮演的重要角色。
Mackenzie Graham博士以“Date for Sale: Does Selling Patients’ Health Data Use Them as a Mere Means?”为题进行报告,探讨有法律基础的数据共享是否道德。他从康德绝对命令的第二公式(人性公式)入手,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数据共享并不存在告知-同意的环节,只把人作为手段来对待。他认为存在一种康德主义的家长主义(Kantian Paternalism),其核心观点在于外在干预并不必然损害个人的自主性,存有一些干预行为反而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理性选择的目的。
Roxana Baiasu讲师以“Moral Autonomy in Feminist Ethics”为题,首先介绍女性主义者对康德式的自我(self)与自主性(autonomy)观念的批判,认为其中所涉的自我观念是过度个体化的(over-individualism)、原子式的(atomism)以及忽视了社会关系的(social relationships)。她指出自我是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关系并不必然威胁个人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一个关乎程度的问题,并且有一个最小的连贯的自我能够支撑我们去寻求自主性。
管成鹰博士以“Kantian Moral Universalism and the Challenge from Embodiment”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康德的道德普遍主义,指出学界对康德论证是否成功的争论集中在大前提,即“所有(健康且成年的)人是理性存在者”。管成鹰博士指出,质疑主要产生于康德将人与其生物的身体即身体所处于的物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分离开来。他认为,人类自我不能以一种还原式的方式来理解,而应该采取一种整全的视角来把握,我们要探索人类自我理解的不同方式的汇合点。
Amna Whiston讲师以“Kant’s Moral Cosmopolitan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Relevance”为题,指出康德式的世界公民主义给予道德(morality)以高于政治的优先性,并要求个体间互相将对方视作目的。她认为康德的自主性概念存在社会以及关系的元素,这包含在道德主体关系的背景(context)之中。因此,康德的道德世界主义,若考虑得当,可以为全球化提供一个及时的、理性的、道德上站得住脚的意识形态答案。
曲红梅教授以“Kant’s Cosmopolitan Ideas and Their Contemporary Impacts”为题,首先指出康德关于战争的观点是对整个战争理论的贡献,只有当公民们拥有真正的权力才能避免战争,好人把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达到永久和平。针对如何理解康德对于世界国家理想这一问题,曲红梅教授指出,一个非强制(non-coercive)的国家联盟是必需的。同时,世界公民法则思想(idea of cosmopolitan law)应当被限制在普遍友善(universal hospitality)的条件上,且这一思想能够通过一个自发形成的国家联盟实现。最后,曲红梅教授介绍了一些相关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其中包括概念问题、世界公民理想的可实现性以及借助东方资源来理解康德的与当代的世界公民主义的可能性。
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康德道德哲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外学界在相关议题上的进一步交流。(撰稿人:崔可愚)